公主岭市怀德镇三里堡子村发展棚膜香葱记事 城事-公主岭站 金作超 3616931
有思想 / 有温度 / 有品质
公主岭市怀德镇三里堡子村发展棚膜香葱记事 城事-公主岭站 金作超 3616931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公主岭站 > 城事

人均一栋大棚 收入超2万元

公主岭市怀德镇三里堡子村发展棚膜香葱记事

2022-08-12 08:07 | 来源: 中国吉林网

  三伏天,酷热难耐,公主岭市怀德镇三里堡子村的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“辛辣味”……

  一大早,香葱种植大户于德收到来自齐齐哈尔的大订单:几天后,将有两辆货车前来拉香葱。村民们正在大棚里归堆儿整理、采收打包,一捆捆香葱堆成了小山,颇为壮观。

  “咱家经营的10栋大棚,种的都是香葱,每年能收三四茬。”于德笑着说,精准把握农时,分批移栽,我们村随时都有香葱上市。因为种香葱,使曾经人均不足两亩地的村庄,变成了远近闻名的“东北香葱第一村”,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,还形成了香葱种植产业集群,全村年产量突破2500万公斤。

  步入村里,一条干净整洁的主路两侧,一栋栋钢筋骨架大棚鳞次栉比,香葱种植户正和往来的客商侃侃而谈。“过去村里可没有这么多大棚!”村党总支书记李小甫介绍,“2016年我们经过取经学习,建起大棚搞香葱种植试点,不到两年就回本了。正是从那时开始,香葱种植在我们村扎下了根。”如今全村1500多栋大棚中,八成以上都在从事香葱产业。

  “我们村有1300多人,几乎是人均一栋大棚种香葱!”短短几年时间,香葱产业“滚雪球”般发展壮大,并以规模占领了市场,让曾经无法从耕地上获得更高收入的农民,找到了致富“金钥匙”。“我们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能达到2.1万元,这里有香葱不少功劳。”李小甫自豪地说。

  香葱产业的好前景,不仅让村民鼓起了腰包、挺直了腰杆,还吸引了当地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。于德就是其中一位。“看到村里的香葱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,我就赶紧回来了!”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在大棚里种香葱,每栋产量1万公斤,按照每公斤4元钱计算,除去种、肥和管理的费用,每栋大棚的收益至少在3万元。几茬下来,我去年净赚60万元,这可比在城里打工赚得多。”

  三里堡子村香葱产业还衍生了一个新的“业务”,那就是剥葱。“这可是个在家门口赚钱的活儿。”棚膜园区里雇人剥葱,不仅让周边村的老人和妇女都有了“用武之地”,更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。村干部告诉记者,此时此刻,园区里就有400多人在这务工,一年下来都能挣2万多元。

  香葱收益高,带富效果好。为壮大香葱产业,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,注册了“问心”牌绿色蔬菜商标,以“村集体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推进规模化、规范化种植。通过发展香葱产业,三里堡子成为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,并涌现出一批致富能手。全村200余名新型农民做起了生意,500名青年农民成为科技当家人。

  “咱们村里的香葱种植户,都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。”李小甫说,香葱2摄氏度就能正常生长,我们依托合作社,引导农户把“春提前、秋延后”,向一年四季经营种植转变。从开春儿一直到11月份,每两三个月一茬,利用水肥一体化、机械化进行田间管理,使村民靠香葱产业富了起来。

  图文来源: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

编辑: 金作超 吉网新闻热线:0431-829022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