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引擎”效应———公主岭“四好”公路建设纪实 要闻-公主岭站 孙晓云 3246230
有思想 / 有温度 / 有品质
“引擎”效应———公主岭“四好”公路建设纪实 要闻-公主岭站 孙晓云 3246230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公主岭站 > 要闻

“引擎”效应———公主岭“四好”公路建设纪实

2020-10-26 16:38 | 来源: 中国吉林网

  中国有句话叫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这句话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,说明通达的交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群众出行难,成为乡村振兴的瓶颈。要实现乡村振兴,交通建设是第一道关口。近年来,公主岭市明确“一路三新五化七美”创建思路,围绕产业发展、乡村旅游、乡村振兴、便捷出行,全力推进“四好”公路创建,成果凸显。
  加大资金投入,道路建设全面加快。几年来,公主岭市累计投入10多亿元,集中力量打好交通攻坚战。实施871.7公里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,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  建立保障机制,道路管理全面加强。坚持建管并重,建成即管。形成指挥体系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、市长挂帅,20多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“四好农村路”指挥部并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。各乡镇也相应成立管理办公室,落实机构、场所、人员,建立起“政府兜底,有路必养”的管养机制。形成制度体系。陆续出台“四好农村公路”建设实施意见、“四好农村路”督导考评办法、路长制实施方案、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等文件,建立健全体制机制。形成保障体系。面对里程长、点多面广的现状,市里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公路管护资金保障体系。对农村公路养护,配置了大型扫路车、洒水车等机械,提升公路机械化管理水平。同时,对农村道路日常养护进行专项资金拨付。创新方式方法,道路养护全覆盖。把农村道路养护市场化运行,公益岗扶贫,作为农村道路养护模式改革、交通扶贫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,通过在乡村道路市场化运行中设置公益岗,吸收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养护,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变革,做到有路必养、养必到位,发挥交通扶贫作用。
  改革创新,出行困难全面解决。“四好农村路”中,建好是基础;管好、护好是保障;运营好是目的。公主岭市坚持改革创新,实行普惠民生,全面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,推行“财政兜底、一元普惠、城乡一体”的民生公交模式,切实解决城乡居民“出行难”。通过全市公交网络布局,已实现1公里范围内可乘,15-20分钟一班循环,满足了群众进城购物、就业、上学和就医等多样化、多时段、不定时出行需求。目前,全市公交通达24个乡镇、404个村,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68条、城市公交14条,共投入公交车323台,每年公交行驶里程达1500万公里,运送旅客超2800万人(次),日均输送旅客7.6万人(次),客流量翻了近3倍。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,每年补贴1070万元;全市公交年运送旅客280万人(次)。
  探索“交通 ”,乡村振兴活力全面激发。探索“交通 物流”“交通 电商”“交通 扶贫”运营模式,打造开放共享的农村物流配送网,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。一是促进农村客货运融合。在乡镇公交车站建立乡镇级物流服务中心,村级设立物流服务点。乡镇级物流服务中心对上连接市物流集散中心,对下连接各村级物流服务点。到村的物流,由乡镇级物流服务中心“定时、定点、定线、定车”送达,形成常态规模效应。群众在每个村级物流服务点可以等候公交车、网上购物、收发快递,也可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。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县乡村级服务站点布网建设,整合“六大资源”,即:邮政公司遍布乡村的网络资源、通运公司的公交站点资源、新能源货运企业的运力资源、快递企业的市场资源、村级组织的阵地资源、能人大户的电商资源,搭建农村物流共享平台,为“工业品下乡、农产品进城”提供双向快捷通道,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。通过农村道路,连接起全市200多个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,如双青湖旅游度假村、大龙山风景区、农嫂公司、德乐合作社等生产基地。同时,通过“四好”公路建设,实现乡村与市区、工业园区、景区的无缝换乘。农民进城到市区、园区等务工经商可当天来回,从“卖粮、卖菜、外出打工”的传统收入模式,转变为“土地流转租金、就地或外出务工收入、乡村旅游、自留地种植收入”等多元化收入叠加模式。
  农村公路,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基础保障;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是一项民心工程,也是一项脱贫工程。公主岭市近五年的发展,是靠“路”串起来的。农民看到的是路,脱贫攻坚依托的是路,投资商看到的也是路,路是经济繁荣发展的核心要素。公主岭市将在努力创建“全国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的基础上,最大限度激发“交通 ”活力,让交通成为惠及民生、绿色发展、全域旅游、脱贫致富、创新社会治理的强大“引擎”。

 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伊海龙 通讯员 马俊超
编辑: 孙晓云 吉网新闻热线:0431-82902222